上合大礼闪现
轻工校园
上合峰会期间,天津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盛会增添了浓郁的中国色彩。目前,15件曾惊艳亮相该峰会的天津非遗瑰宝,正于我院产教研创大楼限时展出。这些作品凝聚非遗传承人心血与智慧,凭精巧技艺、独特风格展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历史文化的厚重,此次专题展不仅为轻工校园带来视觉盛宴,更让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博大精深,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
六、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
市级非遗项目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乃“津派艺术瓷”的代表,起源于1907年,是入选首批天津市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的项目。结合“非遗+”等多业态发展模式,打造5000平方米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院校直接对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并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非遗项目围绕传统节日组织文化活动、开发相应的文化作品,并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天津礼物”“津品·精品”等国家级、市级奖项30余次,多次作为外交礼品赠予外宾,2024年入驻故宫文创,2025年亮相外交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支持。未来,将继续以瓷器为载体,传承中华文化,记录天津与中国之美。
七、泥人张
“泥人张”是中国天津一项享誉世界的传统彩塑艺术。它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民间艺人张明山(“泥人张”第一代)创立,流传至今已有190多年历史,制作手法追求以形写神,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与风骨。主要题材涵盖了民间习俗、民间故事、舞台戏剧、古典文学等。制作工艺过程包含了准备泥料、塑造泥人、阴干泥塑、入窑烘烧、实施彩绘和道具制作等六部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彩塑是东方雕塑艺术的珍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八、榫卯工艺
榫卯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传统木匠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很多木制器具的最重要的结构方式,也是这些建筑和家具不需要铁钉的秘密所在。在古代中国皇室和达官贵族的家中,大到房屋,小到桌椅都用到了榫卯结构。虽然没用任何金属的构件,但是制作出来的家居和建筑都牢固无比,有的甚至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都还屹立不倒,保存至今。就算是现代的很多框架结构中,也常常使用榫卯结构。可以说这是老祖宗为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来的很重要的智慧结晶。也有人说榫卯是我国传统家居工艺的灵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就是我国有名的能工巧匠,被后代的土木工匠尊为“祖师”。传统的木工工艺以手工工具为主,代代相传,历史上曾达到很高的水平。明、清年代的家具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及影响力。
九、“元祥鸿记”花茶窨制工艺
“元祥鸿记”始创于上个世纪初,天津三岔河口竹竿巷。取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鸿运当头,不负初心”之意。创办伊始便明示:表里如一,童叟无欺,一年四季,花鲜不变的质量保证。1918年元祥鸿记在天津茶行已颇有名气。1932年元祥鸿记首任经理任润田借鉴徽州花茶窨制工艺,开创用天津本地鲜花为茶叶补窨,大大提升了花茶的鲜灵度,赢得了极高赞誉。1956年公私合营,元祥鸿记淡出人们的视野。时间流逝,经过不懈努力,“元祥鸿记”金字招牌得以恢复,“老味花茶”得以重现,“非遗技艺”得以传承。
十、合真中华药香
合真中华药香于1901年创立。秉承“以合为法、以真为道”的香药同源理念,历经五代医者,将中医药文化和生活方式相结合,取道地香药及传统古法技艺,通过涂抹、佩戴、燃点等方式达到驱虫避疫、愉悦身心、养生祛疾的目的。本次展出的有香牌、香珠、香膏、香画。
本次非遗进校园专题展的最后五门非遗技艺将在第三期报道中与大家见面,带您继续探索传统技艺的无穷魅力,敬请期待!
|